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海尔“瘦身”转型战略 生产外包削减成本

     网编:邱卓君   责任编辑:胡鲁   2009/2/28 15:59:29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这样一个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中,逐渐淡出生产制造业务,把它外包出去,交给台商这样的专业代工企业去做,而自己专做营销和服务,这是海尔集团目前正在推进的战略转型。

  海尔瘦身

  张瑞敏表示,“海尔需要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现在探索的模式就是成套供货。洗衣机就是朝着这个目标起步。”

  今年年初,青岛海尔洗衣机事业部开始推行成套供货模式,生产线上线的不再是单个的零件,而是一个个组装好的模块。从而诞生了一条45人的生产线,大大缩减了人员,提高了组装效率。

  张瑞敏说,成套供货,是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衍生出来的。根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向客户承诺的“即需即供”。

  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削减成本,对于拥有近5万名员工、其中60%为制造工人的海尔集团,如何消化现有的生产基地和一线员工是关键的一环。

  青岛海尔洗衣机事业部进行了第一步尝试,诞生了一条45人的生产线。从洗衣机生产线上减下来的人,被分配去了海尔EPG公司充实模块组装的工作。本质上人员并没有有效释放和职能转移,没有体现出模块化的竞争力。

  家电专家沈闻涧建议,更多的员工可以投入到两端产业,一是上游的新产品和新功能的研发;二是下游的消费者需求把握与控制。

  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早已经启动的另一个瘦身之举,是处置非核心、不赚钱的业务,将这些业务逐步剥离出去。

  2007年,海尔集团退出了微波炉业务,2008年7月,海尔集团以3825万元出让海尔药业51%股权给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旗下的正大永福。

  “海尔药业与正大永福合资,海尔占小股,让对方占大股,第一步放弃了对药业的控股权,接下来将分步退出。这样,大部分现金收回来。剩余的股份,再慢慢转让,直到彻底退出。”上述高层表示,海尔药业从海尔产业中撤离,为海尔其他产业的退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而关于如何界定非核心、不赚钱的业务,则由海尔集团通过连续的考核结果确定出来。

  2008年海尔集团各事业部中,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强势业务不但超额完成了销售指标,而且市场份额还有明显提升。相比之下,电脑、彩电等业务增长却不如预期。

  有分析称,冰箱和洗衣机等白电产品是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是要保留的部分。而小家电、电脑、电视、家居等,是未来可能要剥离的板块。或将在3年内完成。

  “剥离非核心业务,人员也会随之剥离出去。”海尔集团一位管理人员对本报表示。海尔的战略退出涉及到资产处置、人员裁减、品牌形象管理等众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工作量是巨大的。

  热点行情
  热卖商品
  •    大宅门 铝合金门 580元 热卖
  •    欧美  7.18元 热卖
  •    依泽兰 垂帘竖帘落地帘 120元 热卖
  •    南虹  330元 热卖
  •    百威狮 活动扳手 13元 热卖
  •    白兔  65元 热卖
  •    欧克.丽丝  6500元 热卖
  •    欧米加  153元 热卖
  •    立邦  220元 热卖
  •    DW  9.2元 热卖
  •   知识点滴
    2006-2016 好住网编写 粤ICP备11033872-1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页报错
    放心购物货不对版假冒伪劣无条件退换保障
    服务项目 售后服务 市区送货 正品保证 品类齐全 每周上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