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消费维权还有哪些“顽疾”难攻克
在历经12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领域仍有一些焦点问题成了久治难愈的“顽疾”。
“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快递物品如遗失,最高赔偿额为300元”“本银行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如今,消费者仍然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格式条款,这些由经营者单方面制订、对消费者而言不平等的格式条款被称作霸王条款。
近年来,海品牌,上海介绍">上海、重庆、武汉等地都进行过调查,消费者对电信、保险、航空及部分公用事业行业的满意度仍然不高,霸王条款还是让消费者感到头疼。
每年3·15前后,许多城市都会公布当年的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虚假宣传类的案例一直屡见不鲜。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母建华在沪出席“诚信兴商”论坛时表示,虚假宣传是消费领域的一个“不和谐音”,部分经营者利用“轰炸式”的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将广告费用作为违法广告处罚的基础。一些房产公司对楼盘夸大宣传、拼命推销,广告费用不多,由此获取的收益却相当可观。即便作出处罚,对相关企业也缺乏足够的震慑力。(新华社)
七大网购骗术逐一拆解
1.货不对板容易吃哑巴亏
案例:2007年4月1日,会员名“coco200645”的买家在会员名“恒美集团”的淘宝店铺购买了“kingston美国金士顿高速50xsd 2g终身质保”。但拿到实物后,买家发现,卖家的产品标明是高速50x,但实际产品是普通卡,无任何高速或50x的标记。对此卖家不但不承认,还诬赖买家。买家的退货要求一直没有达成。
“货不对板”在网购骗术中最常见到,主要有两种:卖家发错货、货品质量有问题。
对策:网上购物前,最好事先了解一下想购买商品的相关常识,增加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买家一定要注意保留和掌柜交易时的聊天记录,以便发生纠纷时便于网站客服快速取证。另外,收货的时候一定要“先验货,再签收”。在快递公司员工送到货时当面打开货物,如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再签字,否则直接退货。
2.诱导买家提前确认付款
案例:女性卖家朱小姐在某购物网站上买了几件时装,买家以“加强资金周转”为由,让朱小姐在未收到商品之前就在网上确认已收到货,朱小姐也相信了对方称“货品已寄出,保证没问题”的谎话。
对策:要严格按照流程,不要贪方便。在没有真正收到货之前,千万不要确认收货。对于销售商品表面支持支付宝交易,但实际交易中拒绝用支付宝交易的卖家多是骗子。
3.伪装成高信用卖家
案例:某卖家在网上出售超低价格的移动充值卡,比如100元充值卡80元/张,买家陈先生心动了,但陈先生买后充值时发现卡号、密码不对,去找该卖家,卖家就让陈先生把信用卡密码给他去查,陈先生把密码给了卖家,该卖家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策:网购安全专家提醒买家,只要你做到如下几点就绝对不会被骗。1、以平常心购物,勿贪便宜;2、认清与你联系的人和商品的主人是否是同一人;3、拍前仔细看商品标题和描述,确认是你要的商品才拍;4、绝对不要把你的信用卡密码告诉别人。
4.诱导买家误操作来骗钱
案例:2007年4月,会员名“生命最美”的买家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部手机,付款后,卖家打电话告知没货,并说会退款。卖家要买家点击“确认收货”的按钮,同时输入支付宝密码就可以退款。于是买家点击确认,结果显示交易成功,但是却没有退回钱款。
对策:在购买商品前,一定要到相关网站的帮助中心好好熟悉交易流程和相关的规则。网上交易过程中,为了确保交易安全,请在收到商品并确认以后,才输入支付账户密码并同意付款。
5.及时到账却收不到货
案例:杨小姐在某网站看到一些服装,与卖家确认信息后,达成购买意向,卖家要求杨小姐通过即时到账方式支付货款,杨小姐并未怀疑,支付了货款后,一直没有收到相应货物。多次联系卖家也没有回音,用网站上联系方式联系卖家,也表示没有这个人。经网站工作人员查询,发现该笔交易金额已被卖家部分使用,无法追回。
对策:建议消费者慎重选择购物网站,优先选择一些知名网站或推荐信任商家进行交易,在与陌生卖家交易中,最好不要使用即时到账交易,避免交易风险和损失,推荐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方式,保证交易安全顺利进行。
6.在其他个人网站交易
案例:网名为“yukaige119,有有家电”的骗子在某购物网上以低廉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后,骗子就要求买家立即拍下商品。接着骗子以“支付宝交易需要交很高的手续费”为由,提出去另一个个人网站上完成交易。等想买东西的网友进入该网站后,就被要求进行注册,注册信息里明确注明需要网友留下个人信息,如注册邮箱、身份证号码、密码保护问题等。殊不知,网友留下这些信息后,已落入了骗子预先设好的圈套。
对策:请勿在非官方网站上填写自己的网络账号、密码,银行卡账号、密码,以免受骗,如果一旦发现有网站假冒,请立即致电网站。
7.利用退款骗取买家钱款
案例:某位新人买家拍下货物并通过支付宝付款后,卖家却以各种理由推托不发货。最后,卖家请买家退货,但要求买家选择“我已收到货,但要求退款”的选项。这位买家按部分退款去点退款,最后才发现已有部分钱款打入骗子账户了。
对策:各位买家谨慎使用退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