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们的品牌建设真的完成了吗?
中国门窗幕墙行业中品牌众多,国际、国内大都耳熟能详,我也曾经一直以为这些品牌真的是这样。直到参加了2007年12月中国住交会的时候,看到来自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面对门窗幕墙行业品牌的漠然,我意识到我们的品牌策略可能出现了问题。
按照学者的划分,品牌的建设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功能型品牌——满足使用功能
功能品牌是品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顾客知道你生产的产品用途和质量。品牌已经成为了特定产品的代名词,当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时候,对某个品类的商品的需求要落实到一些特定的品牌上。这时候,能被消费者首先想起的品牌往往成为了首选的消费对象,这就是 “功能型品牌”的意义。
第二阶段,形象型品牌——成为身份象征
奔驰汽车和捷达汽车在“代步”、“马力”、“速度”功能上几近相同,在“舒适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也远远没有在价格上差异的那么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中国成千上万的老板集体选购奔驰车,甚至不惜持币待购呢?因为“奔驰”代表了一种形象。这种形象既为汽车贴上了一个“高价、优质、安全、舒适”的标签,又为消费者带上一个“贵族、有钱人、有实力”的光环。形象型品牌是“消费者形象”的表征,消费者借助消费行为表达和传递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其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此时,品牌是消费者的标签。
第三阶段,体验型品牌——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一部分
消费者为什么会对高价咖啡产生兴趣?原因在于温暖而具有现代感的环境、轻松愉快的格调、高素质的服务员,共同营造了一个“小资聚集地”的氛围,这就是浓重的“小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体验构成了品牌核心价值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体验型品牌的关键在于定义一个消费者心目中希望的自我,将概念外化成一种可以执行的行为准则,并使消费者认同这种准则,将自身与消费行为过程及情感体验共同构建成品牌准则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情感型品牌——让消费者爱上品牌
品牌功能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牢固的私密关系,成为“相见恨晚”、“情投意合”,甚至“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朋友,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成了“自发、自愿”的行为;就是客户对品牌的承诺、偏爱、依赖的程度。品牌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起“情感型的品牌”。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们的品牌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况且,在自然条件下,任何产品的“品牌作用力”都会悄悄衰减。如果长期停留在“功能型品牌”阶段,即使成为了品类的第一,也不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品牌缺乏外延导致生命周期过短。如果在“形象型品牌”的定位上停滞不前,就会跟不上消费者发展的脚步,消费者在发展,而品牌的象征意义没有变,就会造成消费群的集体流失。如果在“体验型品牌”阶段固步自封,也会由于消费者对某种体验的厌倦而失去竞争优势。即使是在最高境界的“情感型品牌”阶段,也要与时俱进,与消费者俱进,不断了解消费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因时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