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出口企业已开始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改变出口结算币种、提前收汇、产品提价,成为相对常规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而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等诸多“内忧外患”的影响,使得外贸企业开始不能再依靠劳动成本优势与竞相压价来获取订单,转而谋求非价格竞争力。
这几天,陆明庆为自己公司缩减生产线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谈起这件事,他内心却充满期待。
作为江阴桑阳服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明庆在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出口利润逐步摊薄的情况下,为企业规划了一条转型之路——缩减生产线,研发自主品牌的服装进行外销。
这家曾经为沃尔玛、jc penny做贴牌代工的企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以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面料和服装开拓国际市场。“我们正在谈一些订单,利润肯定值得期待,现在还不能透露具体的数据。”陆明庆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38,这也意味着自2005年7月21日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8.85%。
百计应对升值困扰
日前,本报针对北京、海品牌,上海介绍">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170余家外贸企业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1.13%的企业认为,汇率变动依然是对出口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产品价格变化(22.58%)与出口退税等扶持政策变化(19.76%)也是困扰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
“我们现在已经亏了很多了,天天亏损。10天前,我们是按照(人民币兑美元)6.83的汇率预期报的价,可是按照现在的汇率走势看,我们严重低估了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南京某化工出口企业的一位外贸业务员说,“我们现在只能跟客户商量,看能否将远期信用证提前议付,不然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今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已经成为困扰出口企业的“拦路虎”之一。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影响程度”这一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选择“影响非常大,导致竞争力明显减弱、利润明显下降”的企业比例达40.35%,而选择“有影响,但目前仍在可控范围”的企业为59.06%。
然而,去年同期,针对103家外贸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则显示,认为“人民币升值造成了企业竞争力减弱、利润明显下降”的企业占35.29%,这一比例低于今年的水平;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有影响,但影响可控制”的企业比例达到60.78%,略高于今年水平。而且,去年还有3.92%的企业选择了“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几无影响”,今年则只有一家受访企业选择这一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