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措施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进程
仇保兴进一步指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工作思路为:一是全方位推进,包括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推广措施、科技攻关等方面开展工作;二是全过程监管,包括在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管;三是全面展开,制定并强制执行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标准;四是实行分类指导、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工作方法;五是全社会参与,从政府到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以至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积极参与。
工作目标是通过全面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东部地区要争取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到2020年,我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的成效突出。
与此同时今后我国将实施四大措施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进程。
第一,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通过建立新闻披露制度和市场清除制度,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直至清除出市场。
第二,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比如说对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税收和收费给予优惠制度,经济手段和提高主动意识双管齐下,全民动员,使大家意识到推行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不仅惠及下一代,而且受惠于当代。
第三,逐步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零部件的供应体系和评价体系。我国与新加坡建设局联合发起中国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平台,让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建筑和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应用,也使中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少走弯路,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和可靠的办法来推行我国建筑的节能。
第四是加强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京都议定书》第12条,如果发展中国家推行清洁发展机制(cdm),可以获得国外的技术援助。这条规定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实施具有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的项目,可以获得减排指标。而建筑节能是潜力很大的、执行cdm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合作的渠道。
实施节能与绿色建筑不会促成房价上涨
仇保兴解释说,目前我国对房地产开发商实行强制性要求,要求其必须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由于推行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将在原来建筑总造价基础上再加5%左右的增量成本,因此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短期内会令房价小幅上扬。但长期来看,随着部品生产企业规模化的发展,推行节能与绿色建筑总造价成本会不断下降,开发商也会自身消化这些增加的成本,不会造成房价上涨,最终受益的将是普通消费者。
推行绿色建筑与北京的古风貌保护不冲突
仇保兴强调,中国推行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与北京的古风貌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丝毫不冲突。
仇保兴说,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有一项原则已经强调,就是强调使用当地的原材料,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古建筑,特别是像北京的四合院,其实它的能耗比其他建筑都要低,也就是说,在上千年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北京人已经找到了一条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的途径,创造了非常适合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气候条件的这种建筑形式。
他说,在推行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借鉴古人的智慧,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完全一致的。
他表示,在北京历史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法制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来促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