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龄:以“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为主题的瑞士馆总面积2410平方米,建筑师是来自巴塞尔的布赫纳和布林德勒(Buchner& Bründler)建筑师事务所,从空中俯瞰,其轮廓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金属面层外依附着大量植物蛋白物质材料的光电媒质,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体现了环境保护的理念。
同样在C片区,挪威馆迎接观众的第一道自然景观是海岸,这里最具大自然气息。
郑时龄:挪威以“大自然的赋予”为主题参展海品牌,上海介绍">上海世博会,其创意是将自然带进城市。展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模型树的原材料来自木材和竹子,并可在世博会后再利用,通过屋顶的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能源自给。同时展示如何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城市气候。
西班牙馆,在藤篮中寻觅历史
西班牙馆的外墙藤板用钢丝斜向固定,像鱼鳞一样排列,既牢固又美观。这些深浅各异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乡山东制作完成的,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这就是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诀”。8524个藤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米,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些稀疏的藤条迎接着阳光,在室内留下一份幽雅,但若遇见大风是否就脆弱了?设计师说:“建筑就像人一样,有它的‘骨骼’,我们这个‘骨骼’是用钢结构建成的,这些藤条好似人的肌肤,覆在外面。我们设计时,每一寸每一尺都是详细计算好的,所以,‘皮肤’会跟‘骨骼’连接得天衣无缝,应该不会被风吹走。”
西班牙馆建筑外形像起伏的波浪,充满动感,设计师试图打破传统的盒子造型,打开大空间。在西班牙馆的第一部分展厅内,参观者可以通过视屏等手段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弗拉明戈歌舞表演,了解西班牙的斗牛文化,看到西班牙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郊区搬到城市的生活片段。两侧墙壁上播放着多媒体影片,惊涛拍岸、电闪雷鸣,从考古遗址捡回的陨石穿越火、海洋和大地,在电光雷鸣中引出弗拉明戈起源之舞。从阿尔塔米拉岩洞的壁画到毕加索的著名画作《葛尔尼塔》,从潘普洛纳奔牛节到篮球明星保罗加索尔,影片在自然和文明、古代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
在可容纳100人的西班牙馆圆形剧场,每天将上演两场“激情西班牙”歌舞秀。演出包括哑剧、现代舞、弗拉明戈舞,以及魔术表演、牵线木偶表演等在内的极具西班牙特色的剧目。西班牙馆将在世博期间举办弗拉明戈狂欢节等活动,而每当夜幕降临,参观者将边欣赏歌舞秀,边享用西班牙佳肴,在馆外也将举办关于西班牙建筑的研讨会、当代西班牙展览和《堂吉诃德》的演出。
阿联酋馆,憧憬“绿色图景”
阿联酋馆的灵感源于其独特而雄伟的自然景观——富于传奇色彩的险峻沙丘。宏伟的结构、可循环的建材 ,与大自然相得益彰。外形逼真到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能清楚地辨识出沙丘的特征。表面的不锈钢面板呈现出一种富于变幻的色彩,由此来模仿流动沙丘的光感。
为了体现逼真的效果,展馆外部还仿效了风向造就沙丘的特征。向风面将海品牌,上海介绍">上海的风偏转,并保护半透明的背风面,免受强风和烈日的伤害。展馆履行了大自然沙丘的角色,并用沙丘形式达到了最合乎环境要求的可持久设计。
步入“沙丘”,位于通往入口的溪涧,将立即感受到一阵清凉。这是设计者给每一位客人的见面礼。
之后沿途的花床、树木比比皆是,另一番迥异的景致梦幻般出现,名人隽语同时不断地印入脑海:“阿联酋首先是一个心脏鲜活的地方。”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人民及其理想,也就会成为一个空壳。”“更美好的城市,基于市民的梦想与慷慨。”
早上醒来搭PRT(个人快速公交)去上班,进入办公室打开用光电太阳能发电的空调,中午品尝再循环水种植而加工的蔬菜色拉,晚上回到家用太阳能海水脱盐分离系统产生的洗澡水沐浴。这一切都不是白日梦。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正紧锣密鼓建造的“零碳城”里,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阿联酋城市日照充足,太阳能的利用将是“命脉”,“零碳城”中太阳能将无处不在。经过太阳能提供能量的脱盐系统之后,成千上万吨的淡水将被送进千家万户。全智能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将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在这里,阿联酋人的日常生活画卷铺陈在你眼前,处处可见能源效率和环保的箴言警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这一切,人们和阿联酋人共同憧憬“绿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