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家具企业不断壮大,但产品品牌仍处劣势,稚嫩的中国家具品牌仍然无法大方地走出国门,因此进入国际市场就只能走向代工的道路。中国的外向型加工企业太过典型,缺少一些新型的、有自主技术和特色的出口品牌企业,相对于加工贸易业的巨无霸来说,规模上还比较小,还未成为产业的支柱。因此,这一轮中国家居业遇到的困境,就是其产业结构弊端集中显现的结果。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也不妨看成是来自外部的倒逼压力,逼迫产品升级,逼迫企业转型,逼迫中国家居业实现产业结构性的调整。
修炼内功 逆风飞扬
某位企业老总曾经说过,面对无法幸免的全球金融海啸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只有两条路,要么被淹死,要么把地板变成冲浪板!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家居行业回暖之前,企业如何让自己活着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场全球金融海啸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一场寒冬中,产业整合加速,品牌力量逐渐突显,我们看到了逆市飞扬的力量。他们积极探索和勇往直前的脚步,代表了中国家居行业发展的力量和方向。
弱市有强企,凭借多年管理和经营实力的提升与积累,强者更强,部分企业逆市飞扬。市场份额和利润在向品牌企业集中。大自然1到9月份销售上升48%,圣象强化地板在很大基数基础上上升几个百分点,实木复合多层和三层翻了几个番;肯帝亚继续投资,生产线增到十条,近期还与央视签了3000多万元的广告合同。
除了逆市扩张,降低成本、维护渠道也是企业此时的必修课。降低成本涉及系统的管理、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的问题,很多企业根据市场情况流程再组、产业链的重组,不仅仅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而是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维护渠道,极大地加强了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很多企业还利用这时候在抓培训、抓学习、抓充电,苦修内功。比如大自然的团队培训,圣象花100万专门培训,以及肯帝亚扎实进行的5S培训,在冬天审视提升自己,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提升。
外国家居企业关注中国市场
尽管经济全球化,但是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的影响还是不尽平衡,加之我国政府快速而有效的救市举措,使得国外家居企业更加看好中国家居市场的发展前景。他们希望在中国经济振兴计划中淘金。
计划于2009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组委会的消息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客商报名参展,其中包括科勒、乐家、立邦漆等知名家居企业以及宜家、百安居、家德宝等知名国际连锁超市集团。中国一千多家专业市场和著名品牌企业均已报名参加这个中国最大的家居产业展览会。在报名参展的境外企业中,除了著名厂家和超市集团,还有来自越南、印度、尼日利亚、捷克、巴基斯坦等国的企业。
金融危机下出口欧美业务的销量、利润持续下行,风险和产品积压与日俱增,相反他们对中国新一轮完整的经济振兴计划所带来的市场充满期待。
冬天,是弱者“饥寒交迫”、愚者“青黄不接”、强者“狩猎取物”、智者“伺机而动”的季节!同时冬天也是资源优化、万物优胜劣汰的季节!对于家居建材企业而言,“剩”者为王,这是场存亡之战。而对于那些拥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此时也正是大浪淘沙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