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供应商的奇美电子早已经参与到这场政策机会中:2月26日在北京,奇美电子联手康佳、长虹等7个品牌厂家推出全系列“AGT奇美超能屏”。一向低调的奇美集团廖锦祥董事长亲自主持了当天的“奇美2009中国高清数字电视论坛”。
“超能屏各尺寸的平均功耗可以比业界平均水平少35%.”奇美电视面板事业总处陈立宜总处长表示:这个屏的设计就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需求。
和日本屏强调窄幅,韩国屏强调超薄不同,台湾液晶面板供应商更强调节能———这个策略与其说是厂家的选择,不如是市场使然。没有比“节能”旗号更能迎合中国政策需求的卖点了,当奇美遍请中国彩电商和他们的经销商赴宴时,当下的“随需应对”比技术未来更重要。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奇美在液晶面板供应上分设两个部门:电视面板事业总处和产业链创新暨发展总处———前者配合国内的品牌家电厂商进行面板配套,后者通过奇美自由产业链整合完成半成品出口和贴牌生产。
奇美对中国液晶市场的欲望已经不仅仅是品牌家电厂商的上游供应,还希望延展到下游。奇美所谓“大家摘桃”理想背后是其产能的释放,押宝中国节能市场需求,也许是过度强调新技术的面板厂商最好的御寒冬衣。
彩电厂的“跑得快”
3月初,创维率先将37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拉低到2999元,这也许仅仅是“老调重弹”的1块钱数字游戏,但是跌破3000元的市场底线还是让业界大跌眼镜。
比整个市场同行低1000元的价格,确实有“赔本赚吆喝”之嫌,同行们犹豫着是否要跟进———市场占有率比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来得直接,不到10天的兵团式降价已经接踵而至。
一把明牌再次赢得赌局———创维领跑了这场“跑得快”的游戏,引发了所有彩电厂家的跟进。2980元,2950元,日前康佳在卓越亚马逊上的特价已经到了2599元……在这个行业,跟风和理性的选择中前者永远是胜利的。
彩电价格的雪崩带来了淡季市场的热销,即使这种以价格换来的市场透支———只是缓解了产品的出货,并未带来厂家的利润。
彩电市场的热销,意味着面板厂们不会打喷嚏了———但是以后呢?面板厂家会把降下去的价格再调整回来,没有核心技术的中国彩电厂家们还将受制于上游。消费者可不吃这一套,买跌不买涨———降下去的价格,是很难再因供需关系而回升价格的。
天平在摇摆着,击鼓传花的鼓点还在继续着。
跌破2500元的32英寸液晶电视,跌破9500元的52英寸液晶电视……弹性产能在价格战面前没了底气,市场没能换来技术的升级,市场还是产能的倾销地。
热闹的当下是一群自以为不傻的人的博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