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口家具总额将进一步减少,记者近日从达芬奇洋家具超市获悉,因仿冒国际品牌家具的现象严重,30家国外顶级家具生产厂家联合做出每款对北京只供应3套的决定,直到市场恢复正常秩序为止。
按照惯例,秋季是北京地区最适合家庭装修的季节。预示着北京又进入新一轮的家装高峰,伴随着家具购买高潮的随之到来。然而,“十一”黄金周刚过,记者就获悉,北京最大的进口家具经销商——达芬奇洋家具超市首先接到了各厂通知。据了解,不愿再让自己的产品成为一些家具商模仿后当作牟取暴利的工具,是30家国外企业希望通过限量供应的初衷。希望通过限量发售,来遏制仿冒品的泛滥。限量供应后,各厂家由原来每年为北京地区供应10套家具,减为只供应3套,且每套都有独特的标记,严格指定经销商进行销售。同时,在达芬奇洋家具超市设立打假基金办公室,负责监督销售情况,并及时对外宣布销售情况,一旦出现仿冒家具,由达芬奇动用1000万元的打假基金进行打假。
“我们的家具只在极少数经销处销售,其他地方如果出现都是仿冒的。”各国外家具厂急于与仿冒洋家具划清界限,但这个决定让京城各洋家具经销商感觉到些许寒意。业内人士分析,不再发售的家具占了北京整个进口家具总量的40%,今年北京进口家具市场的“饥饿”状况已成必然。作为北京洋家具销售量最大的达芬奇洋家具超市,虽然这次作为监督者出现,但其负责人王虹霞也表现出了担忧:北京市对洋家具的需求巨大,但限量后达芬奇很可能不会再出现一天卖出几套家具的情况。“家具数量少了,而北京的需求正在增长,肯定发生消费者手拿成捆的钞票但买不到家具的情况。”据王虹霞分析,这次限量发售,进口家具经销商成了直接“受害者”,“虽然国外各厂家告诉我们限量只是暂时的,但今年各经销商的经营额不可避免要下降。”
记者从中国家具协会了解到,相比去年,今年1至6月份进口家具份额下降了22.86%,而家具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有关人士认为,30个国外厂家联合限量供应将进一步加剧进口家具份额负增长。该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对国外厂家限量供应表示不解,他认为各厂家完全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制止仿冒现象的发生,而限量供应无论对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事情。北京市工商部门则表示,限量供应只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不便过多干涉。
据记者了解,北京地区对高端家具的需求每年不低于15亿元,但面对国内假洋家具泛滥,迫使国外厂家不得不放弃暂时这块“蛋糕”。此次限量供应,是50家国外家具企业在7月份对北京进口家具市场调查过程中,发现70%都是假洋家具,回国后首次对此做出回应。联合做出这个决定的包括movi、ballabio、citterio等30家世界(查看地图)最具代表性的顶级古典家具品牌,此次限量供应的地区还将包括海品牌,上海介绍">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有关人士认为,此决定让很多洋家具经销商感到些许寒意;进口家具总额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