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逐渐凸显
“如今,政策的风向标正在转变。”中国海关负责宣传的周先生m认为。
他介绍,2006年9月至今,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抑制木制品出口的政策,这些政策实施后,给我国相对增长过快的家具出口当头棒喝。
日前,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出台《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对各区域林业产业的发展政策进行定位,同时对南方、东北等林区进行功能性划分,促进以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东北林区为代表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还有去年实施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明确规定,以国产木材为原料生产的板材、家具等都被列入禁止出口之列,让家具企业中近40%的加工贸易企业直接遭遇产业’寒冬。”周先生说。
另外,国外高筑的贸易壁垒也是制约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记者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美国就对中国输美木制卧室家具裁定征收0.83%至198%不等的反倾销税。欧盟家具企业也于2006年对我国出口的软体家具提起反倾销申诉,并于2007年6月起开始实施《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中国家具制造业作为直接应用化工产品的相关产业,受到冲击不可避免。
由此,中国家具协会王克常务副理事长在《广东省家具未来五年出口规划》中,提出了“团结一心,努力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的口号。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王冶则认为,中国家具产业主要存在四个问题:首先,生产效率和产品层次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家具工业整体的生产水平处于机械工业制造阶段,机械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而发达国家的家具制造已实现了现代电脑控制生产,这一差距使我国的家具生产效率明显低于国外企业。我国家具行业人均生产率相当于英国的1/10,意大利的1/15,比起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差距更大,这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其次,缺乏独到设计,模仿普遍。现今,设计水平欠缺、抄袭之风流行,使得我国家具市场上产品的雷同现象非常严重。款式雷同、差异减少,必定会导致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我国大多数家具厂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其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价格上,依赖品牌和款式创新争夺市场的国内家具企业仍然很少。虽然在中低端市场上,洋家具对国产家具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冲击,但在高端产品市场上,国产家具明显处于下风。况且,随着外商进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仿造这条路将越来越难走。
再次,规模效应不足。我国5万多家家具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比重只有1%左右,大部分企业处在低水平的竞争状态,形不成规模效应。
最后,品牌缺失严重。我国家具行业的品牌,大大小小至少有上千个,但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明确形象的很少。
产业结构转变紧迫
王冶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家具产业,“用科技武装家具”,加快家具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中高档产品的比重。逐步进行专业分工,扬长避短,走现代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之路。“另外,企业间的合作与兼并是做大和扩张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要集合力量规范家具行业,遏制家具出口无序竞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开拓新兴市场,避免对欧美市场的过分依赖。”王冶表示。
“希望在家具产业里,中国能通过转变产业结构从一个大国变成强国。”王冶对此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