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记者提问的绝大部分问题都与住房有关。据介绍,目前全国有2000亿元住房公积金没有贷出。《住房保障条例》已列入2008年国务院立法计划。
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主张提拐点问题,但是我们关注房价问题。”
他说,这几年房价持续上涨,特别是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出现了房价的快速增长,使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和承受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去年的四季度,特别是今年的一、二月份,房价涨幅已经趋缓,有些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城市价格已经出现回落。
齐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市场的预期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供求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说明这几年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出现了效果。”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供求紧张的状态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期,所以房价上涨的压力也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加强对房价的监控也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两大措施推进廉租房建设
关于廉租住房,齐骥说,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95万户低保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其中68万户是在去年解决了住房困难。“从1998年到2006年,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还不如2007年一年的数量。”
齐骥坦言,各地在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底数还不是很清楚;相当数量符合条件的家庭拿到了廉租住房补贴资金,但很难在市场上租到适合他们消费能力的房子。
齐骥表示,国土资源部已经明确提出,今年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用地不能少于住宅用地总量的70%;今年中央将用于廉租房制度建设的资金提高到68亿,同时要求各地也要增加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
2000亿元公积金尚未贷出
在回答住房公积金中的沉淀资金如何激活的问题时,齐骥说,到目前为止,全国住房公积金账面上有4000多亿元,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还有2000多亿元没有贷出。因为公积金不能跨区域转移,有些省区公积金贷款率已经超过90%甚至更高,但一些房地产市场不活跃的地区,公积金的沉淀量相对较大。
他还介绍说,在过去十年当中,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超过1.1亿人,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量已超过1.6万亿元。
住房公积金不会进入证券市场
有记者提问,住房公积金除了购买国债之外,还在哪些方面可以投资?将来会不会也像社保基金那样投资证券基金,甚至是股票市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司长侯淅珉说,“公积金要取之于房、用之于房,我们不会考虑向证券市场发展。但是要考虑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引进资金支持中低收入家庭。”
《住房保障条例》将面世
齐骥还透露,去年的第四季度,当时的建设部就已开始着手起草或者调研、准备《住房保障条例》,先后组织专家讨论,也成立了起草工作小组。目前已列入2008年的国务院立法计划。
他说,新组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积极配合国务院负责立法的部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了解国内各地在住房保障当中的好经验,也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保障住房的成功做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能不会用太长的时间,这个条例就面世了。”
在回答记者关于小产权房的提问时,齐骥说,国家的土地法、国家政策是明确的,农民的宅基地是在集体组织上无偿划给农民建自己用房的,房子不能够在集体组织以外进行流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会继续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新闻背景
新部门直面老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首次面对媒体
“开放程度空前”的两会接近尾声,两会新闻中心昨日组织了第十六场集体采访。这是新闻中心组织的最后一场集体采访,然而,对于新组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来说,却是第一次面对中外媒体。
新部门亮相,然而“老问题”依旧。在近两个小时采访中,中外记者提出廉租房建设、公积金管理、房价“拐点”、限价房、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十几个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一一作答。不讳言问题,不渲染成就,客观、诚恳、平实,受到了在场记者的肯定。
其间,媒体对新部门的职能也表现出强烈关注。有记者问,原建设部进行大规模改革后,相应工作职责是否会改变?新部门关注重点是否将主要集中在廉租房和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上?
“作为主管住房的政府部门,我们首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一个符合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符合中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等实际情况的住房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应该突出做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规划和政策制定。”齐骥说。同时他也表示,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新的部门当中,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和调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责任。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住房”两个字从未写入过任何一个部委的名称中,这次改革体现出对住房问题的重视。机构改革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将会进一步强调住房上的职能,强化政府对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