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打公关活动的“擦边球”。比如:企业自己组织一次“迎奥运,全民长跑比赛”;或者赞助一些“奥运全国签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已经征得奥组委同意的,所以打这种“擦边球”,名正而言顺。
产品研发“傍奥运”
随着北京奥运的临近,中国元素应用在产品设计上,也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时尚。通过中国元素把自己的产品与奥运联系在一起,激起中华民族自豪感,从而拉近与北京奥运的关系,已经成为部分先知先觉的运动品牌的英明选择。李宁推出的“李宁弓”和“三国系列”、耐克推出的“中国红”即为明证。
然而,当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时装、汽车、电影等的一种流行元素的时候,中国元素就不仅仅是一种傍奥运的手段,而是社会的热点、主流的文化。
中国文化元素无限多,任何一个元素都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但是都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整体。要傍中国文化这个大款,一定要傍到最高,傍到极致:我们不但要找到视觉元素,更要像李宁的“中国智慧”、耐克的“中国红”,从名字上直接占领。
海品牌,上海介绍">上海超限战策划机构在为沃特体育用品公司做产品研发策划时,提出了“傍奥运”的思路:把该系列产品取名为“中国印象”,并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书法、中国功夫等元素,通过把这些“传统元素时尚化”的设计手法,对这些中国元素经过二次加工,用时尚的现代语言来演绎它们。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中国元素时尚化”的精彩设计。设计师利用毛笔的笔刷手绘的效果,创作出斜刺、横劈、竖砍、倒刺等不同的刀剑功夫动作,并用水墨效果增加了设计的动感和时尚感。另外,还把中国书法与篮球动作结合在一起,设计成“运动+草书”的画面,画中有字,字中有画。
这些“中国元素”,不仅仅被应用在“中国印象”鞋服上,更重要的是,这为研发人员指出了一条研发新思路。
总之,非奥运赞助商企业的“奥运营销”牌,不是不允许打,而是要打得巧、打得好。只要能够发现品牌内涵、产品、公关活动、广告等各方面与奥运拉得上关系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借机巧打“奥运”牌,这就是“非奥运营销”的核心思路。
所以,奥运营销,并不只是奥运赞助商的特权,其实,人人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