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建筑陶瓷,以至于不到20年的时间,中国便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但正因为发展速度过快,行内生产企业和品牌鱼蛇混杂,发展也良莠不齐,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价格战、以次充好、虚假认证等现象屡有发生,整个行业面临着完全失信的控诉,于是乎“陶瓷市场诚信缺失,加强自律迫在眉睫”的呼声油然而起。
但是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对于陶瓷市场诚信缺失的看法,有人认同自然也有人反对,恒洁卫浴市场部经理刘建豪就是反对派。他明确的表示:“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目前的陶瓷市场绝大部分企业还是坚持诚信的,很难想象一个严重缺乏诚信的行业可以获得良性发展。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极少数的害群之马,所以加强某种评价体系,有助于客观评价和甄别个别不良记录的企业。”字宇间可以看出,反对派也有反对南郭先生之嫌,只不过他们呼吁的是不是自律,而是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给消费者一个指引方向。
前不久,中国建筑陶瓷卫生行业的首批诚信企业榜单公布,50家陶瓷、卫浴企业榜上有名,至此,中国建筑陶瓷卫生行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正式确立,消费者一直渴求的“诚信标签”总算是千呼万唤的始出来了。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这年头连人都可以是假的,何况一个标签,于是所谓的“诚信标签”到底谁说了算?消费者疑惑了。
以佛山为例,佛山建筑陶瓷企业占全国总数的近2/3,但此次公布的50家名单中,佛山企业只有15家,这个数字发人深省。难道真像某些业内人士所说的,众多中小企业为了短期效益,重量不重质、忽略服务才影响了佛山陶瓷的整体形象?消费者头顶无数个问号。
据调查显示,如今有超过88%的网民希望在购买相关陶瓷卫浴产品时,能够了解到各个企业具体的诚信服务等级,也希望可以看到权威机构认证的“诚信标签”。88%,这个份额并不小,但为何如此多的不信服,归根到底消费者还是关键。
正如多数商家所考虑的,不管是协会或者其它组织在进行评比时,要真正以消费者的需求和立场去考虑,这样信用评价体系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谐的消费市场也才会到来。毕竟诚信不是成天挂在嘴上的,“诚信标签”也不是自己或者某个协会说贴就贴上去的,它还得让消费者来贴,消费者才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