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最近统计,今年南安石材荒料进口6976万美元,石材及石制品出口6137万美元,石料进口与石材出口趋于持平。南安石材企业纷纷抓住人民币升值时机,采用进口石荒料加工生产,产业出现“两头”在外格局。
在出口退税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大环境的影响下,南安的石材业外贸出口额不降反升,石材荒料进口猛增,缘故何在?带着这个疑问,昨日记者走访了南安市外经贸局和有关企业。
趋利避害进口原料
据介绍,今年以来南安石材产业外贸出口额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最主要得益于这两三年来政府引导和鼓励石材企业转变贸易方式,采用进料加工或来料加工,规避汇率变化、退税降低的影响,使进出口贸易额平衡增长。南安市外经贸局外贸科叶科长告诉记者,石材企业进口原料时向海关申请保税加工贸易,成品全部出口,“保税加工贸易对企业来说就有一个利润空间。”
口岸有关部门提供便捷的服务也让石材出口企业获益不少。南星大理石是南安首家获得海关电子手册的出口企业。由于企业运作规范、信誉度高,南星大理石获得建立与海关联网报关的资格。“要出口什么产品、量有多少,只要提前两个小时操作就能搞定报关手续。”联网报关的便捷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实惠。
南安的石材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石材企业把眼光瞄向国外寻找石料这个不可再生的原材料。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有利时机,采用进口原材料加工生产。南星、康利等几家大型石材企业在国外都有石矿,把原料基地建立在海外。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将加工厂、销售点直接设在国外,就地抢占海外市场,并取得不凡的成绩。厦东集团公司早在8年前就率先在迪拜设立加工厂,到目前已经完成8亿元的工程。天天发石材厂也在4年前在迪拜设立经销点,现在手上正在抓紧施工5幢50层建筑群的石材工程安装。